进行试管婴儿时,出现黄体不足的可能性较大,需要进行黄体支持,即保胎,试管移植后的保胎药非但不能省,还要坚持按时用才行。
临床常见的哪几种外源性黄体酮的补充,可以来维持胚胎着床、发育所需的孕酮水平?
01、黄体酮
试管移植后,及时补充黄体酮药物不仅可以预防流产,还能抑制子宫收缩,促进胚胎发育生长,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通常,外源性黄体酮需要使用3个月左右,即长出胎盘为止,中途不可随便停药。黄体酮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常用的黄体酮类药物有肌肉注射、阴道用药、口服等剂型。具体如下:
A.注射用黄体酮制剂
注射用黄体酮制剂主要成分为天然黄体酮,性状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油状液体。建议准妈妈们在注射黄体酮后,对局部进行按摩,并于注射24h后进行热敷,以促进药物吸收;也可以每晚使用新鲜马铃薯贴敷,减少局部的红肿硬结。
B.阴道用黄体酮制剂
阴道用黄体酮制剂是以天然黄体酮为原料,采用微粒化和生物靶向黏附技术制备的。常用的是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给药后数天,阴道分泌物中常出现白色的微小球状物,系生物靶向黏附剂所致,请不要多虑。
另外一种阴道用药制剂是黄体酮栓,也是天然黄体酮,为乳白色至淡黄色鱼雷形栓剂。每剂400mg每日阴道或肛门使用2次。
C.口服黄体酮制剂
天然黄体酮有黄体酮胶丸,为软胶囊。由于日服后易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建议睡前服用。口服黄体酮使用方便,但是由于试管婴儿技术中所需黄体支持的药物量较大,单独应用很难达到有效浓度。
02、低分子肝素
临床上,低分子肝素主要是用来改善因血栓前状态引起的流产。有研究认为复发性流产与血栓前状态有关,因为血栓前状态女性妊娠后血液易出现高凝状态,可能造成子宫胎盘局部形成微血栓,从而改变局部血液循环,影响供氧,引起胎儿缺血缺氧而死亡。
一旦女性有血栓前状态,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减少微血栓的形成,使有机会继续生长的胚胎获得丰富的营养;同时低分子肝素还可以诱导胚胎外层的滋养细胞增长、繁殖,提高胚胎种植率。
03、粒细胞刺激因子
具有增加子宫内膜发育的作用及功效。能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促进移植胚胎的植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加孕囊组织与子宫壁结合的能力,减少出血流产的发生。
04、雌二醇
补充雌二醇。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帮助胚胎着床。女性在怀孕期间,需要大量的孕激素来维持胎儿的发育,如果孕激素偏低,那么胎儿就有流产的风险。足够的雌二醇指标有利于胎芽胎心发育。
05、阿司匹林
试管移植后使用阿司匹林主要是防止女性因免疫因素出现流产。比如当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时会导致子宫微血管血栓形成,胚胎滋养层细胞功能改变,影响胚胎种植、胎盘形成和早期胚胎发育,从而引起不孕、早期流产。
而阿司匹林具有抗凝作用,可降低血小板的活性,预防微血栓形成,改善局部血循环。因此,当女性免疫抗体阳性出现流产征兆时,可服用阿司匹林来改善妊娠结局。通常,阿司匹林需要使用到孕90天后才能停药。
06、强的松
强的松是糖皮质激素。主要作用抗风湿、抗过敏、抗排异。试管移植中,能够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胚胎组织被机体免疫组织排斥而停止发育,从而发挥保胎作用。(本身禁忌和副作用较多,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07、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活性 NK (自然杀伤细胞)细胞的抑制剂。它包含多种抗异型抗体,能够减少各种有害抗体的损伤,从而保护胚胎。免疫球蛋白能够灭活参与免疫反应的活性T细胞和多克隆性 B 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可以缓解免疫因素引起的妊娠早期HCG翻倍卡顿问题。NK 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效应,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就能自发杀伤靶细胞。存在于外周血与子宫内膜层面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妊娠免疫机制里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与RSA(习惯性自然流产)中母胎免疫紊乱机制相关。37.3%的RSA 患者外周血CD56+NK细胞表现为轻到中度升高(幅度12%~18%),14.7%为显著升高(>18%)。NK细胞增加水平<12%的患者,通常可以维持妊娠至足月。
在RSA患者中,降调NK细胞水平往往能够改善妊娠结局。检查 CD56NK 细胞比例变化有助于RSA妇女孕期监测,NK 细胞水平变化能预测病理妊娠结局。
08、脂肪乳
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脂肪乳可以通过受体介导发挥作用,降低NK细胞毒性;还可以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消除可能导致妊娠失败的风险因素。在国外试验中,把年龄相近适应症相似的女性分成两组,应用脂肪乳和免疫球蛋白进行比较,发现妊娠结局并没有显著差异。
在每个治疗周期接受脂肪乳治疗的女性活产/持续妊娠率为61%,接受蛋白治疗的女性活产/持续妊娠率为56%。甚至脂肪乳治疗效果还略好于免疫球蛋白。
09、中药汤剂
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有的需要疏肝理气。调节免疫力,消除宫腔炎症,改善宫腔内环境,改善子宫微循环供血,调节雌激素分泌,增加胚胎着床成功率,维持胚胎正常发育,预防习惯性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