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内异症是育龄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达10%~15%,在不育症妇女中的发病率高达40%~50%。
内异症患者每月受孕率仅为正常女性的1/3,30%~50%的内异症患者伴有不育,由内异症引起的不育也被称为内异症相关不育。
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多数位于盆腔内,最常见的被侵犯部位依次为:卵巢、子宫直肠陷凹、阔韧带、子宫底韧带、直肠、乙状结肠、膀胱及输尿管。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从而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
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腹膜型、卵巢型、深层浸润型和其他类型,不同类型间经常并存。
二、内异症与不育高度相关,其导致女性生育力下降的原因涉及以下几方面:
1、损害卵巢储备功能;
2、损害输卵管功能;
3、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4、卵泡生长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障碍;
5、自由基氧化应激增加,以及细胞因子、白介素和各种生长因子水平的失衡等。
三、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有哪些?
1、异位种植学说:经期时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继续生长、蔓延,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2、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体腔上皮分化来的组织,可能在受到持续卵巢激素或经血及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后,能被激活转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是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的。
3、诱导学说:未分化的腹膜组织在内源性生物化学因素诱导下可发展成为子宫内膜组织,种植的内膜可以释放化学物质,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组织。
4、遗传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某些患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5、免疫与炎症因素:免疫调节异常,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的作用,表现为免疫监视功能、免疫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减弱,而不能有效清除异位内膜。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
1.膀胱问题
如果月经期间需要更频繁地上厕所并疼痛,则可能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粘附在膀胱上,这会导致排尿时疼痛和膀胱痉挛。它尤其可能发生在月经期间,但它也可能在其他任何时间发生。
2.胃肠道问题
您可能听说过子宫内膜腹胀——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在月经期间可能发生的可怕腹胀,但这绝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的胃肠道症状。
除了腹胀之外,还可能会出现腹泻、便秘和恶心。发生肠胃道里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会导致月经期间呕吐。通常,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被误诊为肠易激综合症,因为症状可能相似。
3.背痛
背痛,尤其是当它向下辐射到一条腿或双腿时,也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正如您可以想象的那样,骨盆中生长的子宫内膜可以附着在该区域的许多神经上。
背痛可能是由此引起的,特别是如果它起源于骨盆,然后向下传播到腿部。它有时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但罪魁祸首可能更险恶——子宫内膜异位症。
4.上半身疼痛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膈肌,一些女性会出现胸部和肩膀疼痛。有时,如果膈肌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别严重,女性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更严重者,还可以发展到肺部,导致肺衰竭(月经性气胸)。
5.胃酸反流
胃酸反流可能是由肠道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它可能与其他胃肠道症状一起出现,但有时它会单独出现。因此,医生经常忽视这种症状,并开出抗酸药或要求改变饮食。
6.头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激素失衡,从而导致许多不同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剧烈头痛,尤其是在月经期间。通常,服用避孕药后,这些头痛会减轻或消失,因为荷尔蒙得到更好的调节。
五、子宫内膜异位症做试管适合什么方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是体外受精(IVF)技术重要的适应症之一,因为病因不明、分期复杂、和临床的异质性,在试管婴儿诱导排卵中,对于个体化方案的选择、GnRH-a应用、促性腺激素的选择、目标卵子数等方面存在争议。
本身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的不孕患者,哪一种促排卵方案更好,其实是没有答案的。不同年龄、卵巢储备状态、病期、是否合并其它不孕病因等条件,决定了促排卵方案的选择,和其它病因的试管婴儿治疗一样,强调标准化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原则,但是因为病因的特殊,促排卵方案选择会有一定倾向性。
1、年轻且不孕年限较短的轻型异位症患者
常规长方案:该方案的优点是,(1)在IVF之前充分降调有效抑制内异症病灶;(2)避免GnRH-a全量降调后卵巢抑制过深,刺激药物剂量的增大;(3)待GnRH-a抑制后第一个周期排卵恢复后立即开始刺激,可达到常规长方案刺激的效果,又不给内异症复发的机会。
低剂量降调超长方案:该方案的优点是对卵巢的抑制不深,刺激的出形象激素药物剂量不大,而且刺激时间不长,2~3支1/2~1/3剂量的长效GnRH-a注射后,HMG刺激卵泡生长,弥补了GnRH-a长期降调造成的LH缺陷,临床结局优于常规长方案。如果和其他患者分担1支药物的注射,也可降低治疗费用。
2、对>35岁,或卵巢储备较差,卵巢低反应的患者
该类患者的卵巢储备能力应该是治疗考虑的首要因素,不再适宜常规大剂量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和长期GnRH-a的降调。推荐的方案为卵巢温和刺激或微刺激的IVF治疗。
温和刺激IVF方案:多选择低剂量促性腺激素或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CC+Gn)组合,或促性腺激素+拮抗剂组合,目标获卵数为5~7枚。如果CC组合方案,胚胎评分优良,选择冷冻胚胎自然周期移植。
微刺激IVF方案:多选择促性腺激素±氯米芬的组合。目标获卵数为1~3枚,如果内膜不良且胚胎评分优良,可进行胚胎冷冻,择期在自然周期或人工周期进行胚胎移植。但通常会建议取卵周期移植新鲜胚胎。
自然周期IVF方案:平均每取卵周期获卵约0.9个,可用极少量促性腺激素刺激,一般新鲜周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