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功能不足(LPD)的诊断是在临床上进行的。已经提出了多种诊断测试,包括临床、生化和组织学测试,但没有一种能够可靠地区分可生育和不育妇女。为了增加侵袭性,提出的诊断LPD的不同方法包括根据月经周期长度缩短黄体期;基于基础体温(BBT)图表或尿LH激增检测试剂盒的黄体期缩短;测量单个或多个血清孕酮水平;子宫内膜活检。
月经周期长度
监测BBT或尿LH激增检测,以及监测黄体长度,可以证实正常排卵和足够的黄体长度。黄体期的平均长度为14天,正常变化为11-17天。短黄体期被描述为从黄体生成素峰值到月经开始的不到9-11天的间隔。然而,对于LPD的构成天数有多种定义,这使得评估很困难。
月经周期正常的非妊娠妇女也被诊断为短黄体期。一项研究表明,13%的排卵月经周期与黄体长度<10天有关。另一项研究表明,18%的月经周期黄体期长度<12天。尽管在后一项研究中,黄体期缩短的女性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怀孕的可能性较小,但她们在12个月时的总体生育能力并不低。
鉴于上述描述短黄体期的局限性,在黄体期<10天的临床情况下,考虑LPD可能是合理的。然而,上述研究结果也表明,黄体期缩短是相对常见的,与12个月后的生殖力下降无关。评估适当的黄体期更加复杂,因为黄体期长度不能在导致怀孕的周期中测量,而只能在不导致怀孕的周期中测量。
孕酮水平
虽然黄体血清孕酮水平通常用于评估未怀孕时的黄体功能,但孕酮水平通常在排卵后6-8天达到峰值。黄体孕酮值>3 ng/mL被认为是排卵的指标。因此,随机血清孕酮水平可以用来确定排卵发生在月经周期;然而,没有最低血清孕酮浓度定义正常或可生育的黄体功能。
黄体酮以脉冲形式分泌,以响应LH脉冲,在正常排卵的女性中,黄体酮值在短时间内在5到40 ng/mL之间波动,使得单个随机测量难以解释。在排卵周期中,黄体孕酮值<5 ng/ml的时间占8.4%,而<10 ng/ml的时间占31.3%。此外,正常生育妇女的黄体功能因周期而异。因此,使用单一孕酮水平诊断LPD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些研究表明,黄体期孕酮产生的最佳标志物是在黄体期每天测量血清孕酮,并将这些值相加以产生一个完整的黄体孕酮值。黄体期孕酮综合值<80 ng/mL代表周期的底部第10个百分位,已被提议作为LPD的诊断试验。鉴于日常血清检测的不切实际性,在黄体期第5-9天期间获得的3个每日黄体孕酮值(总计<30 ng/mL)也被提议作为LPD的替代诊断标准。虽然汇总的黄体孕酮值可能更好地反映黄体期孕酮的总体生成,但该试验尚未得到临床验证,可能在临床上不可行。
月经周期长度和黄体中期孕酮联合检测
在生物周期研究中,8.9%的正常月经妇女的周期黄体期<10天,研究人员将其定义为“临床”LPD。同样,8.4%的女性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测量值<5 ng/mL,研究人员将其定义为“生化”LPD。临床和生化LPD与较低的卵泡雌二醇、较低的黄体雌二醇、较低的黄体孕酮和较轻的月经流量有关。几乎所有临床LPD<10天的女性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也<10 ng/mL。因此,研究人员建议使用这两个阈值的组合来定义LPD,当定义为LPD时,他们的研究中的患病率为8.2%。尽管联合检测尚未得到进一步验证,但该方法可能为LPD的未来临床研究评估提供工具。
子宫内膜活检
子宫内膜成熟异常历来被视为诊断LPD的金标准。理论上,无论子宫内膜的成熟是由于卵巢激素分泌不足而延迟,还是由于固有的子宫内膜异常而延迟,由此产生的缺陷被认为会阻止正常植入或早期胎盘发育。通过子宫内膜活检确定LPD诊断标准的研究依赖于黄体酶子宫内膜发育的传统显微镜表现。然而,植入与子宫内膜组织学以外的许多因素的变化有关,包括类固醇受体、结构蛋白、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受体和松果体。此外,子宫内膜不同部位的成熟度可能不同,单个子宫内膜活检可能无法评估整体子宫内膜发育。为正常黄体期子宫内膜发育确定临床适用的标准是复杂的,而且在不断发展。
前瞻性、盲法临床试验表明,子宫内膜活检对于区分可生育和不孕妇女是一种不精确的工具。在两项针对健康、月经规律、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的随机试验中,在多达25%的活检周期中,子宫内膜成熟的组织学评估被延迟。此外,从一个周期到下一个周期,个体内的变异性很高,根据不同的评价者的评估,组织学年代也有很高的变异性。在一项对847名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进行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RCT)中,49%的中黄体和35%的晚期黄体活检是“不同步的”,在比较可生育和不育女性时没有差异。总之,这些报告证实,用于组织学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活检不是鉴别不孕人群或诊断LPD的有效临床诊断工具。
与这些发现一致的是,一些研究旨在验证低孕酮水平导致子宫内膜发育不足的假设。在这些研究中,在GnRH激动剂抑制卵巢功能后,在补充雌二醇的基础上给予多剂量肌肉注射孕酮。将外源激素周期与自然周期及其他周期进行比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学表现为血清峰值水平低至2.5 ng/mL,但完全正常的基因表达需要峰值阈值>8–18 ng/mL。
其他子宫内膜标记物
由于子宫内膜的组织学评估不精确,因此提出了许多关于子宫内膜功能的附加生化、形态学和分子标记物来评估子宫内膜对植入的接受性。然而,没有任何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物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得到验证,也没有证明能够区分正常生育和不孕妇女。目前,接受性的分子标记物仍处于实验阶段,不被认为是有效的临床诊断工具。
总之,目前还没有可重复的临床实用标准来诊断LPD,并区分可生育和不孕妇女。黄体期孕酮水平、子宫内膜活检和其他诊断研究的作用尚未完全确定,这些测试的性能不能推荐。此外,考虑到替代定义的LPD与临床相关结果之间缺乏明确的相关性,任何测试都不能被视为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