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种植是一个涉及多个分子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大多数种植失败都是由于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造成的。因此如何有效安全地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妊娠率,是各个生殖中心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反复种植失败,由于病因复杂多样,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子宫内膜表达GnRH-agonist受体,通过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有利于内膜多种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强其敏感性,进而抑制胚胎毒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提高胚胎种植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因此GnRH-agonist超长方案是目前治疗反复种植失败的方法之一。此外还包括改善子宫内膜及动脉血流、调节宫腔局部微环境,如内膜搔刮、各种药物宫腔灌注、免疫治疗等,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过多次尝试治疗后未能成功妊娠,因此有研究采用中医治疗方法改善子宫内膜,调节种植窗并取得一定疗效。
体质是人在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在形态、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综合素质,反映了机体近期状态,中医学将体质划分为九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体质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体质具有可调节性的特点,也为中医治疗提供个体化依据。有研究分析193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表明女性不孕症患者多为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最常见,其次分别为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等。伍玥对137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降调节患者分析发现,降调节后肾阳虚组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多为阳虚质或合并阳虚质,肾阴虚组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多为阴虚质或合并阴虚质,肾阳虚患者妊娠次数低于肾阴虚患者,复合体质的患者体外受精(IVF)妊娠率明显低于单一体质患者。现代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对于排卵障碍、输卵管性不孕等均有良好的疗效。本研究前期通过降调节处理后,体质变化多阴虚质改变,这与超长方案雌激素降低有关,通过针刺治疗并对偏颇体质状态人群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平衡脏腑功能,以协同IVF-ET治疗,提高临床妊娠率。
《内经》认为肾为元气之根,藏精而主生殖,因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主要因素是肾虚精亏、气血虚弱。子宫内膜是一种多细胞组织,受卵巢源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主要靶器官。在种植窗期,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分泌影响滋养层细胞发育的细胞因子,因此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提高血E2水平,进而改善内膜容受性。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中指出,针刺归来、子宫、血海、地机补肾养血,中脘、关元、足三里、太溪、肾俞健脾补肾,中医通过补益肝肾和调补冲任,从而提高雌孕激素的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朱书秀等对小鼠行电针治疗观察子宫内膜,结果提示针刺治疗可改善超排卵小鼠的子宫内膜发育。本研究选择冻融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降调节期间连续给予3个周期的针刺治疗14d,共计42d,结果显示针刺治疗通过调动机体本身的机能来达到或恢复机体的内稳态,增加移植日血清E2水平,从而获得适宜的子宫内膜腔上皮表面糖基结合物的比例,提高临床妊娠率,进一步证实针刺疗法可明显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降调节期间临床症状,提高血清E2水平,降低激素比例失调引起内膜形态发育不良,恢复激素比例平衡,促进子宫内膜与胚胎的同步发育,进而影响胚胎种植。《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肾藏精,主生殖,肾气旺盛,精血充足,冲任调和,乃能摄精成子。而不孕症是由于肾气亏虚、冲任气血失调、胞宫不能以摄精所致。本研究针刺组选穴关元、中极、肾俞、气海可益肾固本,调补冲任。太冲、太溪肝肾同源,疏肝补肾。归来、子宫可以化瘀而通胞脉,三阴交补益肝脾肾。脾胃为后天之本,中脘、足三里调和脾胃,化生气血,输布四周。既往临床研究发现,关元、三阴交、中极、子宫、足三里、肾俞、太冲等穴位是不孕症针灸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另外在经脉选择上,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率最高;部位选择上以腹部和下肢部、背部腧穴为主。因此在甘肃省名中医方晓丽教授的辨证论治下,选择关元、三阴交、中极、肾俞、太冲、太溪、归来、子宫、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作为基础方进行治疗。
整合素αvβ3能够通过介导滋养层细胞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囊胚黏附,有利于胚胎植入,是胚胎发育和着床的重要因子,着床期表达αvβ3是判断内膜容受性或胚胎能否着床的重要标志。众所周知组织的血液供应是影响新生组织增生和重建的主要因素,而血管再生是维持局部血液供应的物质基础,主要靠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来实现。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主要是子宫动脉的终末支螺旋动脉。研究表明,螺旋动脉血流指数是预测内膜容受性的重要指标。降低双侧子宫动脉及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可显著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增加子宫血流,对改善内膜容受性具有积极意义,对胚胎着床和临床妊娠率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子宫内膜αvβ3和VEGF呈阳性表达,而VEGF对血管的形成、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和通透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针刺治疗能够刺激子宫内膜基底区新生血管形成,增加基底区动脉的血流灌注,减轻螺旋动脉外周阻力,增强内膜血流供应,使内膜分泌的各种生物活性因子达到更利于胚胎植入的状态,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综上所述,针刺疗法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环节的整合调节作用,能够协调雌孕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血流,改善内膜容受性,针刺疗法为物理疗法,创伤小,患者接受度高且无肝肾功能损伤,因此临床上应研究不同中医体质治疗方案,努力寻求一种创伤与不良反应小、易操作、患者易接受的方法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