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不同给药方式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黄体支持中的效果

发表于 2022-05-01

黄体酮不同给药方式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黄体支持中的效果

导致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患者的黄体功能不足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黄体期黄体生成素分泌不足、排卵期黄体生成素分泌不充分、卵泡促卵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甾体激素受体异常等。其中黄体功能不足会导致患者无法维持正常妊娠,因此需给予助孕后患者黄体酮制剂进行黄体支持治疗。黄体酮注射剂是现阶段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天然黄体酮制剂,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黄体酮注射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黄体酮注射剂的应用较为不便且注射给药方式会引起患者的抵触。口服黄体酮在近年来不断应用于黄体支持的治疗中,相较于黄体酮注射剂,口服黄体酮制剂给药更为方便,且因口服黄体酮制剂为天然孕激素,对患者乳腺的影响较小,还避免了注射给药的痛苦,故逐渐为患者和临床所认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现阶段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手段,在自然妊娠中,雌激素协同孕激素共同作用能够使子宫内膜脱模化,通过孕激素对子宫内膜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作用,能够有

效提升子宫内膜的血液循环流量,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对受精卵着床具有极为有利的作用。但因拮抗剂或降调节抑制促排卵周期中的垂体以及颗粒细胞的抽吸,会导致患者黄体功能受到影响,无法分泌所需的孕激素,因此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应添加外源性孕激素,促进受精卵着床,为妊娠做好准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黄体支持治疗中天然黄体酮已经被广泛应用,应用黄体酮的主要原因为黄体酮可以促进子宫内膜发生分泌反应,对受精卵与子宫内膜同时发育进行协调,做好受精卵着床与发育的准备,黄体酮还能够降低缩宫素敏感性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抑制子宫收缩,保持妊娠状态,对胚胎和胎儿的发育与生长较为有利,此外黄体酮还能够促进乳房发育,为患者妊娠做好哺乳准备。

应用黄体酮的方式主要有口服、注射、外用3种,其中注射黄体酮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药物吸收效果较好且得到了临床证实,疗效与安全性都较为明确,且具有价格低廉、吸收快等优势,血清浓度峰值在2h时就可达到,且可通过血清检测出黄体支持效应,因此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但黄体酮注射剂实际应用较为不便,需要患者每天1次肌肉注射,而多数患者都无法自行注射,需要多次到医院接受黄体酮注射,且注射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加之黄体酮针剂为油性,若未完全吸收会引发局部皮肤过敏、感染、脓肿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口服黄体酮较黄体酮注射更加方便,黄体酮胶囊是来自天然植物的微粒化天然黄体酮,黄体酮胶囊的结构式与人体黄体酮结构式完全一致,经口服后能够对下丘脑进行负反馈,对垂体前叶促黄体生成激素起到抑制释放的作用,阻止卵泡成熟发育,抑制卵巢的排卵过程,于肝内代谢,其12%左右能够代谢成为孕烷二醇,代谢产物结合葡萄糖醛酸随尿液排出。据相关研究表明,黄体酮是黄体支持中最好的药物,且黄体酮的应用途径和持续时间与活产率和妊娠结局无关;有研究发现肌肉注射20mg/d黄体酮与口服200mg/d黄体酮的用药效果相当,认为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黄体支持的过程中口服黄体酮可以替代注射黄体酮;还有研究显示口服300mg黄体酮胶囊与肌肉注射40mg黄体酮注射液的效果相当。

综上所述,口服与注射黄体酮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黄体支持中的临床疗效并无差异,患者对于口服黄体酮的给药方式更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