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控制性超促排卵(COH)的目标是克服人类生殖效率低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卵母细胞产量,以增加获得整倍体胚胎的可能性。目前COH治疗周期的时间长短是由主导卵泡的大小决定的。在各种超促排卵方案中,大多数卵巢反应正常者使用促性腺激素(Gn)8~12d卵泡发育即达到取卵标准,但是部分患者出现卵泡发育迟缓,表现为Gn刺激时间延长;也有部分患者对Gn敏感性高,刺激天数较短即可达到取卵标准。
研究表明,随着Gn总剂量的增加,超声引导下可获得更多数量的成熟卵母细胞,尤其是年轻女性或卵巢储备良好的女性。临床上,对于预期卵巢反应较低或有其他原因导致预期预后不良时,医生倾向于使用较高剂量的Gn,期望获得较理想的获卵数及妊娠结局。很多学者也关注到促排卵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Gn刺激时间并不会明显影响鲜胚移植周期的助孕结局。Purandare等的一项纳入10478个新鲜周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也表明,Gn刺激时间不会改变ICSI或IVF周期的临床妊娠率。Martin等的研究也发现,接受Gn刺激9d、10~11d和12d的妇女妊娠率无显著差异。提示体外受精鲜胚移植周期的成功与否并非取决于卵巢刺激卵泡成熟的速度,而与患者本身条件和Gn敏感性相关。
有研究表明,高Gn剂量与鲜胚移植周期的活产率呈负相关。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是有益的,但卵巢超刺激产生的异常激素水平可能对子宫内膜产生不良影响。此外,有证据表明,超排卵可能通过干扰最佳卵母细胞的自然选择,对卵母细胞、胚胎非整倍体或胚胎质量产生不利影响。Erika等发现在超促排卵治疗中高Gn剂量与鲜胚移植周期的低活产率相关。Baker等的一项对超过60万个IVF周期的大型回顾性分析表明,Gn剂量与活产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独立于患者的年龄和获得的卵母细胞数量。Pal等也得出类似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Gn刺激时间的妊娠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以上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是不同超促排卵方案导致Gn刺激时长不同。Gn刺激时间太短导致IVF结局不良的可能原因是卵泡生长过快,导致卵母细胞的胞质与胞核发育不同步,从而影响卵子质量或导致空卵泡综合征的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较高的BMI、Gn启动剂量为Gn刺激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其中BMI较高可能会导致颗粒细胞对Gn敏感性降低,增加卵巢慢反应或卵巢低反应情况,而高Gn启动剂量延长Gn刺激时间的风险可能与该组患者降调节天数较长、BMI较高、AMH较低等因素相混杂。当AMH和AFC较高、FSH水平较低、降调节时间较短时,Gn刺激时间相对较短。较高的AMH、AFC和较低的FSH反映卵巢储备功能较好,预期卵巢反应良好,这部分患者临床上往往在Gn刺激8~12d卵泡发育即达到取卵标准。较短的降调节时间也可缩短Gn刺激时间,一般情况下单次注射GnRHa降调节后需2~3周恢复内源性FSH水平,在有内源性FSH水平作用下可适当减少外源性Gn用量,但是Gn-RHa降调节方案决定启动时机时还需评估内膜、卵泡及LH等情况,故不能单为追求减少Gn量、缩短Gn时间而急于启动。
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对Gn使用时长有一定影响,如激动剂长方案由于受到GnRH激动剂的长期影响,内源性FSH和LH的产生被抑制;短方案因GnRH激动剂早期的激发效应,产生大量的内源性Gn,可减少外源性Gn的用量及缩短Gn使用时长。
在辅助生育技术助孕治疗中,患者最关心的是妊娠结局,所以在临床上确定IVF-ET治疗结果预测因子对于周期管理和患者咨询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