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间母体心脏和血液流动有什么变化?
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生长,孕妇心脏必须将更多的血液泵到子宫,心脏负荷加重。在妊娠晚期,子宫的血供占孕妇全身血供的1/5。在孕期,心脏泵出的血液(心输出量)比平时增加30%~~50%。随着心输出量的增加,静息状态下心率从正常孕前心率约70次/分增加到高达90次/分。运动时,心输出量及心率的增加比未孕时更加明显。大约在妊娠30周,心输出量略有下降。分娩中,心输出量增加30%。分娩后,心输出量先是迅速下降,然后变为缓慢下降。大约在产后6周恢复到孕前水平。
由于心脏负荷增加,可能出现某些心脏杂音和心律不齐。有时孕妇自己也能感觉到。这些症状在孕期是正常的。而另外一些容易在孕妇中出现的异常心音和心律(如舒张期杂音、快速性心律失常)则需要治疗。(舒张期心脏杂音是只在心脏收缩前出现的杂音。)
血压在中孕期间常常有下降,但晚孕时血压将恢复到正常孕前水平。
孕期血量增加约50%。血液中的流量增加多于红血细胞(其携带氧气)。因此,即使有更多的红血细胞,血液检查也表明轻度贫血,这是正常现象。孕期白细胞(抗炎细胞)的数目数量会轻度增加,在分娩及产后几天增加明显,其原因尚不清楚。
扩大的子宫会干扰血液从腿部和骨盆部位返回心脏。其结果是,肿胀(水肿)很常见,尤其是在腿部。腿和阴道口周围区域(外阴)通常形成静脉曲张。它们有时会引起不适。穿着腰腿部宽松的衣服将不会阻碍血液循环,孕妇感觉更为舒适。一些措施不仅可以缓解不适,还可以减轻腿部肿胀,使静脉曲张更有可能在分娩后消失:
穿戴弹力裤
经常休息,同时抬高腿
左侧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