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复发性植入失败妊娠结局的影响

针灸对复发性植入失败妊娠结局的影响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生殖史上的重大进步。尽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果在受孕率、着床率和活产率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但不明原因反复着床失败(RIF)的周期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根据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SHRE)2016年的报告,目前IV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33.8%,其中RIF可能是影响IVF-ET妊娠成功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报道表明,在接受IVF-ET辅助妊娠的患者中,RIF的发生率可能达到5%至10%。如今,RIF被定义为移植四个或更多优质胚胎后未能实现临床妊娠。


RIF的原因很多,主要与病理、胚胎质量、免疫因素等有关。


RIF的病因


(1)、胚胎质量差与卵子和精子细胞密切相关。其中,卵巢储备的数量减少和卵母细胞质量变化是卵子的问题,而精子的主要问题是DNA损伤。一项研究指出,受精后的分子机制可能导致胚胎遗传异常。

(2)、子宫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疾病和子宫肌层疾病,而子宫内膜疾病具体包括息肉、粘膜下肌瘤、子宫内粘连、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微生物群、原因不明的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腔积液,子宫肌层疾病包括大于4厘米的子宫肌瘤、纵隔子宫和其他疾病。

(3)、在内分泌因素方面,一项研究报告,甲状腺ATA阳性可能会对活产率产生负面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期黄体生成素、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浓度高,这可能会增加流产和降低着床率。除此之外,妊娠早期未控制的糖尿病和HbA1c水平升高也与胎儿死亡和自然流产的风险有关。

(4)、免疫、免疫学、血栓形成和其他原因不明的反复植入失败也是其中的因素。
在治疗了上述导致RIF的疾病后,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无法成功怀孕。一些学者研究了使用针灸作为辅助手段干预RIF患者的治疗。针灸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自然治疗方法,具有多渠道、多环节、多目标的综合治疗效果。然而,针灸对RIF患者的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根据相关文献,大多数人认为针灸作用于“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并对性腺轴起双向调节作用。目前,针灸的疗效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阶段。


在过去十年中,一篇研究针灸对中国女性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文章总结说,针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是改善子宫内膜的形态,促进子宫内膜的微血管收缩,双向调节雌激素和孕酮及其受体,调节整合αvβ3、LIF、VEGF、HOXA10和其他分子生物学调节因子的表达,但针灸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尚未提及。有文章认为,子宫内膜的厚度对妊娠率几乎没有影响,但子宫内膜过薄或过厚等极端情况似乎不利于胚胎植入。

相关问题
  • 腮腺炎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常见传染病,目前临床中腮腺炎分为两种,即细菌性腮腺炎和病毒性腮腺炎。而临床中最为常见流行性腮腺炎就是腮腺炎病毒导致的,而自然界...
  • 面临生殖力下降的高龄女性是否均需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来获得妊娠呢?有研究显示,40岁以后的女性,每提早一年行试管婴儿治疗,其预期成功率显示出明显的提高...
  •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和亲属问这个问题:40岁的女性还能通过试管婴儿怀孕生宝宝吗?试管婴儿技术花钱多,周期长,其中的时间成本和情感投入不可估量。如...